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

親師生 一起學包容的力量

親師生 一起學包容的力量
更新時間:2008-12-03 22:29:58
  
立報記者∕作者:林彥佑

前幾天去游泳池,一個救生員氣沖沖地拉著一位3、4歲的小男孩,那小男孩一路哭著去找媽媽。後來,就看到那媽媽用力地摑了孩子好幾巴掌,一問之下,才知道是這個小男孩拿著水槍,到處對著陌生人亂噴。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最貪玩的,我們也知道這樣子的舉動是不對的,但是3、4歲的孩子,能夠了解是非善惡、對錯分明嗎?如果媽媽可以用更圓融、更包容的方式來處理這一件事情,或許母親不會那麼生氣,小孩子也不會那麼難過。

親師都要再教育

我印象很深刻,在教書前幾年,曾經碰過有一個家長非常溺愛自己的小孩,簡直已到了任孩子為所欲為、放任不管的狀態;經過幾次家庭訪問之後,我慢慢發現,不是每個大人都會花費心力去教育孩子,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接受約束的能力,當然,我們不能完全責怪孩子,因為可能是大人沒有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。

在大人、小孩同時都需要再教育的時候,其實,我們都該更學會包容,用教育的愛來包容與諒解。
什麼是可以包容的呢?生活中的小事,比方說打破一個碗、作業忘了帶,不心小弄傷了同學……其實很多事都可以包容,只是要注意孩子會不會誤認為「包容」就是表示「我沒做錯事」?或者看師長能不能忍耐一下,控制當下的情緒,再給孩子一個機會。
要先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裡,在錯誤中反省,不要急著罵他們,並約法三章,如果下次再犯的時候,該怎麼處罰。這樣子有緩和的餘地與機會,就是一種包容力。

友善校園 適性學習

在自己的求學時代中,當時的環境幾乎不講求「愛與包容」,似乎稍有犯錯,就等著被棍子「伺候」。許多人長大會有畏縮、逃避事情、缺乏責任感等陰影,就是這樣子造成的,但這就是那時的教育體制所帶來的弊端。
現在愈來愈重視友善校園、個體自覺,所以必須讓孩子處在友善、無壓、適性地環境中,覺知自己的當下狀況,感受教育與自身的關係,這就是這一代的教育要培養的重點。
包容不只是大人對小孩、師長對學生的關係而己。我們接受不同民族在台灣的表現,不同國籍者在台灣生活,讓我們可以受到異文化的刺激與薰陶,這就是文化的包容與接納;我們的法律,除了「法」之外,「理」與「情」也是考量到特別狀況,包容各種不同的原則;在大自然中,我們看到海洋可以如此地廣闊,那是因為許多島嶼的河流紛紛注入其中,我們看到許多崇山峻嶺,都是由細砂瓦礫堆砌而成。因為包容,才能成就更偉大的成就呀!

藝文世界裡的包容力
10年前,我看到李家同先生所著的《讓高牆倒下吧》,描述德蕾莎修女的事蹟,她不捨得牆外的人,生活是如此地艱辛,因此決心打掉高牆,讓內外歸於平等,沒有階級之分。
當時看了之後,我不曉得中亞那一帶的環境是如此的惡劣,甚至還覺得是虛構的故事。可是現在接觸到不同的文化刺激和思維之後,也深入教學現場,才真的衷心欽佩德蕾莎修女的偉大;包容,也如同日本的小說《深河》一書,告訴我們印度的恒河,包容了當地人的污濁與悲哀,但卻是他們心中的聖河;故這其中,沒有種族歧視,沒有宗教衝突,唯一有的,就是包容。
有一部紀錄片《飛行少年》,描述一群花蓮信望愛學園的孩子,他們都是曾經犯罪,而納入輔導體系的學生,而輔導員盧先生在長期支持長期包容的狀況下,終於感化了他們,帶他們用自行車環島一圈;每個中輟的孩子,都非常感念盧老師。
還有一部法國片,片名是《放牛班的春天》,我們也看到一群中輟的孩子,儘管行為不檢,學業成績亦不如預期,但是代課老師用音樂與合唱,包容了這些孩子,引領他們向上向善。
這陣子紅透半邊天的《海角七號》,其中出現幾次「彩虹」,女主角每當看到彩虹,就會憶起往事。彩虹在影片當中,代表一段愛情故事,但其實魏德聖導演他更想詮釋的,是關於「包容」的力量,所以在這部片子當中,我們看到有搖滾音樂與傳統音樂並存;有日本人、客家人、原住民、閩南人並存著;也看到各種語言的並存,但絲毫沒有衝突;難怪有記者在訪問導演時,他說,希望台灣可以像彩虹一樣,有著更大的包容,串成七彩的璀燦之島!

包容 通往海闊天空

對於孩子,本來就必須多一點包容;對於「問題很大」的孩子,更須要包容。我常開玩笑問同學:為什麼宰相的肚子那麼大呀?聰明的孩子會告訴老師,因為宰相肚子裡撐了一艘船呀!
的確,有容乃大,心寬體胖,因為包容,才可以容納各種不一樣的聲音。包容就像和煦的太陽一樣,可以讓百花盛開,但是侮辱、責罵就像暴風雨一樣,不斷蹂躪、催殘著原本可以美麗的花朵。
「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」,人的一生不停地在發現自身的錯誤,並且改善。只有用更包容、更開闊的心,才能發現萬物的美好,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!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