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

意義是三小? 豆導應給個說法

轉引 台灣醒報

更新日期:2010/03/04 09:24 林意玲
【台灣醒報記者林意玲報導】「意義是三小?我只聽過義氣啦!」電影《艋舺》片中台詞最近在中學大流行,讓校長、老師備感困擾,接二連三投書報章抗議。在《艋舺》一片大賣的此刻,豆導似乎應該出面「給個說法」,讓家長、老師「有以課子」。


在聯合報「民意論壇」上,任教鳳山的高中老師吳榮祥投書(「不懂意義是什麼,老師被笑…」)說,班上學生觀看《艋舺》的人數,幾佔九成,當他在班會拋出這個議題時,學生的討論話題幾乎都圍繞在幫派、武器、義氣、雞腿、風化場所等,令人憂心。


另外,在擔任台中市國中校長的張玉台,也投書中國時報(「當心《艋舺》負面效應!」)說,他曾在校門口隨機問了一位國三男生看過《艋舺》嗎?學生得意洋洋地說:他看了五遍呢!而且滔滔不絕的說:同學們都在模仿劇中黑話…等等。「果不其然,大家擔心的《艋舺》效應在國中校園發酵了!」他說。


追根究柢,電影分級制度執行不夠徹底與查緝盜版的動作不力都有關,中學生們若都能在家長陪伴下,一起看這部屬於「輔導級」的電影,較不致受電影中的負面台詞影響。另外,市面上盜版猖獗,政府又取締不力,使得學生可以輕易在網路上下載、或在夜市購買觀賞電影內容。


如今,《艋舺》一片的後遺症已經造成,俗謂:「解鈴還是繫鈴人」,能矯正年輕人錯誤觀念、為他們解惑的,恐怕只有豆導鈕承澤了。


如果鈕承澤導演可以寫一封公開信,說明他拍《艋舺》的「意義」,非為「義氣」、是為「意義」,甚至不妨現身說法,談談自己找到人生意義的重要性,應可相當程度的化解《艋舺》所造成的偏差影響才是。

沒有留言: